首页> 全部小说> 古代言情> 穿成古代小村姑

>

穿成古代小村姑

腊晚著

本文标签:

热门网络作者“腊晚”的新书《穿成古代小村姑》推荐大家阅读。内容精选:何须理会那么多,养到了年根儿底下,咱家自是肥猪拱门了。瓦罐子里头装着水,篮子里放了我刚烙的菜饼子,你快带着送到地头去吧,小叔干活累,指定是早就饿了。”绵绵便点了点头,接过篮子和瓦罐,一扭身就要往外跑。妙妙一把拉住她,仔细叮嘱道:“跑这么急,当心又得摔跤,慢一些走着过去便是了...

来源:fqxs   主角: 袁绵绵聂飞白   更新: 2023-03-18 21:00:15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古代言情小说《穿成古代小村姑》是由作者"腊晚"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袁绵绵聂飞白,其中内容简介:袁绵绵到底身板儿皮实,这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待吃完了两副药,略略躺了几日便又活蹦乱跳的了只不过又赶上外头下了雪,天寒地冻的,袁婆子怕她再受了寒反复了,勒令她不许出屋袁绵绵便盘腿坐在暖乎乎的炕头上,看着祖母和她娘,还有可爱的小姐姐袁妙妙做针线活一边看一边发散思维,袁绵绵到现在也没搞懂,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朝代不详,地点不详,只看着这雪花如同鹅毛一般一片一片得往下落,想来应该是北方地界儿想起以前......

第8章 乞巧


古代的种田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真正身处其中,袁绵绵这才知道,有爹娘,有奶奶,有小叔和姐姐,一家子热热闹闹地在一起过日子,为了共同的生活而努力,即便不是很富裕,却格外让人觉得自在和放松。

上辈子的喧嚣和吵闹仿佛都被这样的田园时光慢慢治愈,经历过那种被时间追着赶着喘不过气来的快节奏生活,袁绵绵觉得现在的日子让人异常的满足,也分外让人珍惜。

慢慢地,她便也看开了,总之不管怎么样,不管在哪儿,日子都要慢慢过下去,既来之则安之,她又何必总是自寻烦恼。

把一大早打来的猪草倒进猪食槽里,对着两头小猪伸出手比了比,虽然还是臭烘烘粉嘟嘟的,但袁绵绵却觉得,这几天怎么好像不怎么长了……

妙妙胳膊上挎了个竹编的篮子,手里拎着个瓦罐站在她身后,噗嗤一声笑了:“你说你日日来瞧,即便长了些也不见得能瞧出来多少吧,急个得什么劲儿,平日里写大字的那些个耐性也不知道都丢到哪儿去了。何须理会那么多,养到了年根儿底下,咱家自是肥猪拱门了。

瓦罐子里头装着水,篮子里放了我刚烙的菜饼子,你快带着送到地头去吧,小叔干活累,指定是早就饿了。

绵绵便点了点头,接过篮子和瓦罐,一扭身就要往外跑。

妙妙一把拉住她,仔细叮嘱道:“跑这么急,当心又得摔跤,慢一些走着过去便是了。

绵绵只得讨好的笑笑,佯做听话的样子,一边提着瓦罐,一边挎着竹篮,稳稳当当的走出了院子,待到拐了个弯妙妙想必是看不见了,立马就撒开脚丫子飞快地跑了。

院子里头妙妙却忽的想起,忘了给妹妹拿上喝水的碗了,急急忙忙地追了出来,袁绵绵跑得早没影儿了。

只好到堂屋里拿了几个碗出来,再把篱笆门子轻轻掩上,也跟着到地里去了。

还没到地头上,远远地便看见自家小叔袁向善把绵绵扛在肩头上在麦地里疯跑的身影,祖母袁婆子正在后面火急火燎一叠声喊着:“哎哟,你可慢着点,小心别摔着了!

妙妙瞧着不禁摇头失笑,虽是爹爹出了门不在家,自家却比旁人家里还更热闹些。

到了自家地里,袁妙妙先可着瓦罐给祖母和娘亲倒了两碗水喝,随即便拿起一旁的锄头就要帮着锄草。

袁婆子一把就将锄头夺了过去,连声道:“地里的活且用不着你来干呢, 回头手心里磨出来茧子,哭都没处哭去。

又抬头看了看正午时分的天色,念叨道:“快快,赶紧家去回你屋里做针线去,这大日头底下的,若是晒黑了,便是捂个几年也白不回来了。

周氏在一旁也是附和道:“你祖母说的是,快回去吧,这地里本也没有多少事儿。

祖母和母亲都这样说,袁妙妙只好点头应下,略望了一眼远处正玩得开心的妹妹,便扭头回家去了。

虽有些羡慕,但她也知道自家祖母和母亲都是为了她好。

她虽然才十岁,有些事还是想得明白的。自己和丁家的亲事她心里有数,且她心里也是很愿意的,自然不会因为旁的给影响了。

村里的杏花姐姐今年也不过十三四岁,便被她爹娘紧锣慢赶得嫁到了几十里地之外的赵家屯子,换了些银钱粮食回来,好叫家里的兄弟几个也能娶上好媳妇儿。

那日迎亲她去看了,隔着篱笆院子瞧着里头的热闹,没想到那赵姑爷的年纪瞅着比她爹也小不了多少,满脸都是胡子,还有些邋里邋遢的。

可是把袁妙妙给吓了一跳,怪道杏花姐姐头出嫁整日在家里以泪洗面的,她还以为她是舍不得家里。只是回过头想想,这年头家家都不好过,家里有兄弟娶不上媳妇儿的,似这般被草草嫁了出去换彩礼的姑娘,在村子里真是不胜枚举。

和这些女孩儿们比起来,自己和妹妹便幸运得多了。一个是娘就生了两个丫头,没有扒在她们身上吸血的兄弟,再有就是爹娘向来也没有因为是女孩儿就错待了她们。自己如今还有幸定下了一门这样好的亲事。

袁妙妙现在还能想起来那日见到丁子墨的情景。少年风姿毓秀,华丽的锦缎衣衫穿在身上,非但没有显得俗气,反倒衬得他越发矜贵清华。浑身上下透露着读书人的文雅气质,看着竟是那样的、那样的……

想到这里,袁妙妙不由得脸上发烫,一阵羞恼地快步走着,再抬头,竟是已经到了家门口了。

推开虚掩的门,快步走进堂屋,剁了些野菜拿出去喂了鸡,这才走进屋里,抱了针线笸箩出来,拎着小马扎坐到屋门前做针线活儿。

祖母和娘亲不让他干地里的活,她心里明白是因为怕她把手弄粗了,或是在地里晒得黑黢黢的,将来嫁到丁家被人嫌弃。她心里实则也是惴惴不安,虽说这门亲事难得,可自己这样的出身,到底怕被婆家看低了去。

她心里便盼着,爹爹和舅舅往南方跑这一趟营生,一切都能顺顺利利。就这样一边做活计一边想着事儿,不知不觉地时间便过去了。

许是脑海里想得太过出神,一直到袁绵绵和小叔叽叽喳喳的笑闹声到了门口,袁妙妙这才回过神来,起身迎了出去。

只见小绵绵蹦蹦跳跳地跟在祖母和母亲身后,小脸晒得通红通红的,早晨给她梳好的两个小发苞已经乱七八糟的不成样子了,头上还多了几朵不知道打哪儿采来的小野花,可爱的同时还带着几分怪异。

袁绵绵眼睛亮晶晶的,小嘴正叭叭的不知道说着什么,笑得十分开心。就跟袁婆子说的一样,这丫头整日里就知道疯跑瞎乐,心里一点事儿也不装。

袁妙妙看着妹妹跟个疯丫头似的,又想到她天天在灯底下捧着书看时那副认真的样子,心底里觉得妹妹这性子倒怪了,那个聪明劲儿,说不得真是什么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只是投胎投错了地儿,生成了这么个小丫头。

袁婆子瞧着越发大气稳重的袁妙妙,心下甚是满意,又回头瞧了瞧没心没肺的袁绵绵,不禁摇头笑话她:“看你这疯样子,看往后谁家敢娶你进门当媳妇儿……

袁绵绵心里话儿的,若真是没人要倒好了,与其让她嫁给个乡下不洗澡还爱打人的庄稼汉,抑或是丁子墨那样的公子哥儿,她还不如一个人过呢!然后便赖皮地做了个鬼脸,小腿扭着跑进屋里去了。

袁妙妙和丁子墨的这桩亲事,虽然在这里人人都说好,袁绵绵却不这样觉得。她有现代人的眼光,心里清楚齐大非偶的道理。且那丁子墨一看就知道是个心高气傲看不上别人的,即便是现在袁家也是跟丁家门当户对的人家,将来若是丁良才或他自己考中进士做了官儿,还不知道会如何呢。

再说这里是古代,富贵的人家便是娶上一百个小妾,那也是合理合法的。袁妙妙嫁过去说是享受了他家的荣华富贵,个中滋味又有谁知道呢?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

所以她早就琢磨开了,先得把爹娘听了那个传说中的老和尚说的,想要让她嫁进富贵人家的念头给它掐了,一大家子现在不管她,过几年她装着性子脾气都定了性,若是一般的门户,袁绵绵就不信,哪家敢要他这么离经叛道的媳妇儿啊?

她这种现代带来的思想,在古代嫁人也是个风险极高的事。都不敢要了,那也就顺了她的意了。

这事儿她在心里想了好些天了,家里人不知道她的心思,觉得她年纪小,过两年再拘着扳一扳性子也不迟。她就这么暗戳戳地潜移默化地给他们留下个影儿,再想给她扳过来,那只能是做梦了。

再说整个家里她最小,全家上下都宠着惯着,过几年家里日子再好过些,估摸着也就是随她去了。几年后情境果真大差不差,袁绵绵心里挺得意,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这头,收过麦子进了六月,袁婆子跟周氏掰着指头算着,自正月里袁向田和周大虎离家,如今都走了半年的光景了,到现在是半点音信都没有,两人心里便越发的慌了起来。

想起自己嫡嫡亲的舅舅,当年便是如此,说是去了南方,这些年便再也没见着人影儿,如今都不知是死是活了,周氏心里便越来越后悔,觉得不该贪图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银钱富贵,让丈夫出去跑那营生。

自家丈夫的性子是个老实的,想也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又想着真该拦一拦自家兄弟,大虎若是真有个好歹,弟媳妇和小虎娘儿俩,孤儿寡母的,日子可怎么过。

周氏越想越觉得悔恨后怕,偏偏也不知该找谁帮着扫听扫听,一时间焦躁地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了。成日里一得空便去村头上的土坡上朝着外头望了又望,就盼着丈夫和弟弟早日提付来。

眼瞅着时间一日一日地过去,周氏心里越发不安,心里又急又怕,又赶上有日从地里回来淋了雨,竟就这么病倒了。

她这病了躺在床上,家里立时便乱了套。袁婆子急忙叫袁向善请了郎中回来,开了两副药文火熬好了喂下去,却怎么都不见好。

袁婆子心里哪能不清楚,儿媳这是心病,只她自己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慰旁人了。

周氏一直在病榻上缠绵到了七月,病才堪堪好了,只是人缺瘦得脱了形,看着来一阵儿风就能吹倒的样子。

袁绵绵心里也左思右想的,若是她爹和舅舅真在外面出了什么事,这一家子的生计都成问题。她想想出个主意,可怎么想也想不出个有用的来,倒是跟着着急上火的,嘴里都起了个燎泡。

袁妙妙也急着,只是到底年纪大些,面上看着还是稳重的。只是好好跟妹妹合计着把家里的活多分担了一些,也让娘亲少操些心。

一家子这段日子过得,倒有几分愁云惨淡的意思了。一直到七月七乞巧节这日,袁婆子和周氏才打起精神来,安排着过节的事。

乞巧节,现代又称七夕节,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以乞巧节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中国古代也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等许多相关的节日习俗。

在袁家村,有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的习俗,书上说:“七月七日,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投针于水则浮,借日影以验工拙。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一大早袁婆子便端了碗水摆在院子里,暴晒到正午头上,才跟周氏婆媳两个叫了绵绵和妙妙姐妹俩出来,让她们各自投小针到水面上,看水底针影以辨巧拙。

对于这样的节日习俗,袁绵绵只当是封建迷信,古代女子向织女祝祷,祈求美好心愿罢了。本没放心上当一回事,可看着自家另外三个女人郑重其事的样子,也不禁把目光落在了水面上。

姐姐袁妙妙呼吸都放轻了,小脸憋得通红,拿起小针小心翼翼地投了进去,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显然对此极为看重。

几个人脑袋凑到近前,只见那绣针在水面浮了片刻,便徐徐地沉入碗底,日头底下荡起细若丝线的针影,妙妙这才微微地松了口气。

婆媳两个也是一副松了心神的样子,绵绵看着不禁笑了:“不过都是些糊弄人的玩意儿,人是巧是拙,哪里是这东西能分辨得了的?

袁婆子瞪她一眼道:“又在那浑说,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哪儿会有错?怎就不能分辨了,你且投来看看,指不定那针影儿散了一碗,便知你是个拙的。

小叔袁向善坐在院门口被逗得哈哈大笑,周氏即便是心里忧愁,此时也忍不住露出了一抹笑意。

袁绵绵看着,自然是不服气的,一把抄起绣花针,对着水面看了又看,比比划划半天,这才小心地平平摆着投了进去。细细的小针缓缓落进碗底,荡起一条同样细小的针影,看这竟是比袁妙妙刚才投的还好些。

道理其实很简单,平日里常做针线的人手也稳些,投下去的针影就不容易散开,而那些个笨手笨脚的,往往也没耐烦应付,自然不如前者。这样的案例多了,便逐渐流传下来被人奉为圭臬。然则只要认真观察尝试一番,做好了倒也不难。

“呀!这……妙妙惊讶道。

一家子几个对着碗看了又看,面面相觑,头一次对这些年来用来乞巧的习俗产生了怀疑。

绵绵得意极了:“我可什么针线活儿都不会做的,要真按这个看的话,我岂不是比姐姐还要心灵手巧的多了?可见这都没个准头,必定是信不得的。

袁婆子跟周氏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正惊疑不定呢,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车马嘶鸣的声响,接着就听到袁向善大喊:“娘,嫂子,快来,外头我哥跟大虎哥回来了!

婆媳两个那里还顾得上乞巧的事,急急忙忙地跑到门口,只见袁向善赶着一辆齐齐整整的马车将将停在门口的空地上,周大虎掀开帘子从车上跳了下来,那帘子后头,满满登登的,都是堆得各式各样的货物。


《穿成古代小村姑》资讯列表: